重組落空*ST重鋼復牌7連跌 鋼企債轉股能否脫困
隨著國家去杠桿及債轉股相關政策意見的出臺,武鋼、太鋼、馬鋼、安鋼等9家鋼企相繼與債權銀行簽訂了債轉股框架協議。最新一例簽署債轉股協議的是山東鋼鐵集團,其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了26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的框架協議。
鋼企債轉股
自去年國家出臺系列的關于降低企業杠桿率和推進市場化債轉股的意見以來,多家鋼企紛紛與銀行簽訂了框架協議,但實質性落地仍存在不少難題。
在鋼價上漲的好形勢下,多年連續虧損的重慶鋼鐵仍處虧損之中,在重組計劃落空之后,股票復牌連續6天跌停,投資者和債權人都在關注其下一步走向。
*ST重鋼6月7日依舊沒能止住跌勢,當日跌幅1.62%,報收于1.81元/股。此前,這只股票已連續收到6個跌停,股價連創新低,躋身成為A股第四只“一元股”。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一位鋼鐵行業分析師認為,股價持續走低,一方面是投資機構對前期重組計劃落空后的“出走效應”;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投資者對公司業績前景的擔憂。
重組計劃落空
5月2日,*ST重鋼發布的一則公告,正式宣告了該公司醞釀一年之久的“金融換鋼鐵”重大重組計劃落空。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國有鋼鐵企業,*ST重鋼是重慶國資委控股的重鋼集團旗下上市平臺,重鋼集團持有前者47.27%股份。由于鋼鐵市場寒冬和重鋼環保搬遷舉債以及經營不善等原因,重鋼近年來一直掙扎在虧損邊緣。2011年財報虧損,2012年、2014年幸運扭虧之后,2015年巨虧60億、2016年再虧47億并成為上市鋼企中的“虧損王”。今年4月5日,*ST重鋼因連續兩年巨額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披星戴帽”。
今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場復蘇,鋼材價格也持續上漲。“我的鋼鐵網”鋼鐵分析師徐向春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有些民企的螺紋鋼噸鋼利潤高達1000元,還有的鋼企前4個月利潤超過去年全年。相比去年,今年的鋼鐵市場環境大大改善,鋼鐵全行業已實現扭虧。”然而,*ST重鋼發布的一季報數據卻仍然凈虧近6億元,盡管較去年同期減虧40%,但與同行企業相比仍然差距不小。
在連年虧損外,*ST重鋼的債務負擔持續加劇。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公司賬面資產總額約364億元,負債總額約365.46億元,負債率已達到100.29%。而據機構數據,*ST重鋼的資產負債率從2014年連續3年持續上漲,自78.81%上升至目前超過100%。
去年4月底,重鋼一度與重慶一家民企達成產銷合作協議,由該民企墊資采購原燃料,重鋼成為民企“代工廠”。但由于煤價持續上漲和鐵路運輸受限,這家民企的原燃料供應也出現困難。
在巨額虧損和債務重壓之下,重鋼集團打響了轉型脫困的攻堅戰,并于6月2日宣布了一項由重慶國資牽頭的“金融換鋼鐵”重組計劃。
這項計劃包括兩大部分,一方面上市公司將旗下鋼鐵資產及人員債務包袱全部置出,由重鋼集團承接;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向重慶國資控股的渝富控股發行股份,收購整合剝離后的渝富集團100%股權。
當時曾有接近重鋼方面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若方案最終順利通過,不僅渝富集團有望成為國內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還能為重鋼集團注入大約200億元規模的現金流。”
但由于涉及債務規模龐大,債權人數眾多及部分已進入司法訴訟,上市公司及重鋼集團等未能在停牌1年期間與主要債權人就債務處置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最終,*ST重鋼在5月2日宣布終止此次重組。
值得一提的還有,在重鋼醞釀重組事項期間,重鋼集團還完成了董事長的人事更迭。劉大衛接替劉加才擔任重鋼集團董事長,并擔任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鋼鐵股份公司董事長。
劉大衛在4月28日舉行的重鋼一季度運行分析會上向重鋼員工發出呼吁:“大家要認清形勢,絕境求生,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扭虧脫困攻堅戰。今年集團公司的任務明確,扭虧脫困,提質增效,務必實現集團全年盈利1個億的目標。”
尋找脫困路
就在宣布終止重組一周前,*ST重鋼還公告稱,公司收到了債權人“重慶來去源商貿有限公司的《通知書》。該公司擬以*ST重鋼不能清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提出對*ST重鋼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并通過重整程序清償其相應債權。
重鋼集團在5月26日回應上交所問詢的公告中表示,“目前法院對該申請正在進行受理審查,重鋼方面也配合法院對重整可行性進行論證。能否進入重整程序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重鋼集團表態稱,重整申請為妥善化解危機風險提供了良好契機。若公司實施重整并執行完畢重整計劃將有利于改善公司資產負債結構,避免連續虧損。
*ST重鋼董秘游曉安6月7日在電話中向21經濟報道記者回應:“近日投資者都非常關注重整的相關消息,但目前法院方面尚未發布任何受理或裁定公告,暫時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但他表示,如果有相關進展,上市公司一定會及時進行公告。
徐向春在采訪中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稱,重鋼是西南地區大型國有鋼企,不僅有商業責任,還對地方就業、稅收等影響重大。“從這個角度分析,重鋼集團大概率不會被破產清算。但由于目前債務包袱巨大,一家企業分別與眾多債權人市場化談債務重組難度也很大,所以極有可能最后還是走司法重整的路子,通過債轉股等手段,積極穩妥的幫助重鋼實現脫困目標。”
分析師李紅梅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傳統鋼鐵行業多年來平均負債率一直保持在60%-70%,遠高于其他行業。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一季度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鋼協會員企業負債率仍然高達69.97%,“這也是導致鋼企運營財務成本高且現金流緊張的重要原因之一。”
鋼企債轉股能否脫困?
受這一輪大宗商品寒冬及產能過剩沖擊,多家鋼企都曾出現過經營困難甚至瀕臨破產的債務危機。
央企中鋼集團自2014年9月曝出債務危機,在隨后長達2年多時間內艱難推進債務重組事宜。去年12月,在相關部門協調幫助下,中國銀行等六大銀行正式與中鋼集團簽署債務重組協議。中鋼集團也由此成為新一輪債轉股中首例嘗鮮的鋼礦央企。
隨著國家去杠桿及債轉股相關政策意見的出臺,武鋼、太鋼、馬鋼、安鋼等9家鋼企相繼與債權銀行簽訂了債轉股框架協議。最新一例簽署債轉股協議的是山東鋼鐵集團,其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了26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的框架協議。
但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采訪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盡管目前簽署了10家,但事實上只有中鋼1家實質性的落地實施了債轉股,其他大部分還停留在協議階段,多數銀行等金融債權機構其實并不是特別積極。”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黃河分析稱,受《商業銀行法》所限,自上一輪債轉股至今,國有銀行有10多年沒有接觸過“股”。去年債轉股破冰之后,多數銀行機構對實施債轉股缺乏經驗和人才儲備。在“怕擔責”心態影響下,銀行等機構的積極性不高也在情理之中,“現在看來,多數是以建行為代表的大銀行及專業不良資產處置公司在參與債轉股。所以對地方鋼企而言,尚需要地方國資及金融系統給予協調幫助,同時還需要更為具體的債轉股細則來指導債務重組的推進。”
一位曾經參與過中鋼及海鑫等鋼企債務重組的機構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從目前情況來分析,*ST重鋼大概率有望進入司法重整階段。但未來債務重組方案中最終能否借債轉股這一手段去杠桿脫困,涉及地方、國企、金融債權機構等多方利益博弈,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據中鋼協常務副會長4月底在鋼協發布會上透露,今年3月9日,中鋼協同銀監會在南昌召開鋼鐵業首場去杠桿會議。會上提出,要用3到5年時間,促使鋼鐵業資產負債率降到60%以下的目標。
“我們希望在銀監會等政府部門支持下,盡快確定一批去杠桿的先行先試企業,通過采取系列有效措施把行業資產負債率和企業債務負擔降下來,把去產能任務中的資產、債務問題處置好。”顧建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