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不銹鋼第四次產業革命 將重塑全球特鋼發展新格局
從2005年鎳生鐵工藝出現為中國不銹鋼產業擴張“插上了翅膀”開始;到2012年一體化工藝的興起又促使產能快速擴張;再到2015年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冷連軋技術革新;中國不銹鋼產業圍繞技術領域已經經歷了三次革命,涵蓋了原料、煉鋼、軋鋼等重要環節。那么過往技術革新是成就巔峰還是仍有突破點?下一個突破點,能不能在2018年演變成革新點?
隨著鼎信、德龍、誠德等不銹鋼廠的熱軋產能利用率逐漸提高,2018年不銹鋼產量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除了新建產能青山印尼300萬噸、德龍印尼250萬噸和江蘇德龍通過產能置換112萬噸在2017年陸續投產;山西太鋼、福建青拓、內蒙明拓通過普碳鋼產能置換成不銹鋼; 2018年國內新增不銹鋼產能合計270萬噸,在巨大產能亟待釋放的情況下,競爭必將極其殘酷,不銹鋼行業將迎來第四次產業革命,重塑全球特鋼發展新格局。為此,我們做一番回顧與展望。
第一次產業革命:國產鎳生鐵
2005年可稱之為中國不銹鋼行業的第一次革命年,鎳生鐵工藝的出現為中國不銹鋼產業擴張“插上了翅膀”,突破這樣蹣跚的格局,中國不銹鋼業用了53年。
國產鎳生鐵的規模化生產,給不銹鋼產業擴張“插上了翅膀”
鎳鐵并非中國的發明,但利用低品位的紅土鎳礦生產鎳生鐵(Nickel Pig Iron/NPI)則是中國的首創。它的存在為緩解中國不銹鋼生產規模化過程中對鎳原料需求高速增長所帶來的限制提供了一條“捷徑”,同時將鎳資源的供給規模擴大、成本壓縮、生產周期縮短。鎳生鐵從2005年在中國生根以來,獲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電爐工藝普及化后,其在不銹鋼生產領域的使用率一度接近60%。
抓住鎳生鐵產業化青山鋼鐵,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不銹鋼企業
國產鎳生鐵的規模化使用奠定了中國不銹鋼成本優勢,從而使得中國不銹鋼供需格局從2010年前的凈進口狀態轉為凈出口狀態。
第二次產業革命:一體化工藝
2012年,一體化工藝的興起是促使國內不銹鋼產能擴張的主要動力,因此,將之稱為不銹鋼行業的第二次革命是實至名歸。從“第一次行業革命”向“第二次行業革命”過渡使用了7年。
引領第二次產業革命的青山鋼鐵,成長為全球粗鋼產量第一
無論是高爐一體化還是RKEF一體化工藝,其在2010年已經萌發,只是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成熟度,并未引發行業關注。隨著2012年廣青項目正式投產將一體化工藝推向高潮,其帶來的效應是對傳統煉鋼工藝的顛覆。標志著不銹鋼行業的技術革新不僅僅是從原料延伸至煉鋼,而是將原料和煉鋼相結合。
位于江蘇鹽城響水的德龍鎳業總部
在傳統鋼廠利潤扁平化的情況下,RKEF一體化鋼廠卻是獲利頗豐,利用成本搶占市場也就水到渠成,一時間減少自煉鋼并外購一體化工藝坯料成為傳統鋼廠的共識。在2012年形成的“一體化風”的影響下,業內紛紛效仿,到2014年投產的新增332萬噸產能為清一色的一體化工藝。
北海誠德鎳業的生產車間
當前,國內一體化產能已經占據國內不銹鋼煉鋼產能的40%左右,隨著的北海誠德、德龍鎳業等項目的陸續投產,其占比將進會進一步提升。
第三次產業革命:冷連軋工藝
從2015年興起的冷連軋技術革新對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它改變了行業的生存法則,鑒于此,我們可以將其歸結于行業的“第三次革命”,距離上一次行業革命3年。
肇慶宏旺冷連軋車間
與一體化工藝類似,冷連軋工藝的興起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2014年以前已有冷連軋項目投產,未能形成多大反響,但進入2014年后隨著肇慶宏旺冷連軋項目的逐漸放量,利用“量”與“價”優勢在華南市場引發了行業的關注,太鋼冷連軋項目在2014年底的放量將冷連軋的概念引入到300系和400系領域,至此,行業已然切實感受到了冷連軋的存在。
太鋼不銹冷連軋車間
到了2015年,太鋼冷連軋的持續放量,并配套倉庫前移的操作模式,二季度寶鋼德盛冷連軋產品大舉壓境,如此一來不銹鋼冷軋領域全系列的冷連軋產品席卷而來,價格的節節下調,使得冷、熱軋價差逐漸縮小,壓延廠的生存空間首先受到沖擊,正所謂“開弓沒有回頭箭”,這場戰役勢必要以改軋的退出洗牌為代價。
2017年11月蒂森克虜伯將出售意大利特爾尼年產百萬噸不銹鋼生產廠
當寬幅冷連軋放量后,巨大的產量對流通渠道的依賴感極強,價格的節節下調,帶來改軋、正材同價,窄帶和寬幅同價,這樣就逼迫改軋廠減、停產,這樣的擠壓效應都通過流通渠道去體現,從而使得流通領域資源更加“擁擠”,由視覺上的變化帶來的心理感受的變化最終觸發價格的失守。
2017年12月13日,私募股權公司林賽·戈德堡委托投資銀行為德國VDM 金屬尋找買家
冷連軋通過技術創新顯然已經引領了冷軋價格走勢,且隨著后續相當部分的冷連軋的產能的投產勢必會將這樣的引領作用所強化。
至此,中國不銹鋼行業圍繞技術領域已經經歷了三次革命,這三次革命的時間跨度上“53年—7年—3年”,可見技術革命的頻率越發加快,這就是時代所賦予的節奏,迎合這樣的節奏才能生存,反之就被淘汰。為了迎合這樣的節奏,行業內的個體不是在轉型就是在轉型的路上。
下一個的革新點在哪里?
中國不銹鋼行業過往的技術革新涵蓋了原料配比、煉鋼、軋鋼等重要環節,更新技術對應的是提高生產效率、壓縮生產成本,其所產生的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技術的革新是就此成就巔峰還是仍有突破點?同時,突破點又能不能演變成革新點?
2017年11月02日青山鋼鐵與阿勒格尼簽署協議 在美國設立不銹鋼冷軋生產基地
互聯網+流通環節+智能制造
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印尼、印度等周邊國家的不銹鋼制造業崛起,面臨成本優勢削弱的競爭態勢。另一方面,不銹鋼產能過剩的現實也迫使國內企業不得不再次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在原有的不銹鋼制造產業基礎上進行突圍和創新。
太鋼不銹冷連軋數字化車間
太鋼不銹冷連軋機組突破傳統單工序生產方式的限制,首次將五機架連軋機、超長連續退火線、超長酸洗線、在線平整、在線拉矯、在線切邊等六大工藝高度集成在一條機組,是當今世界上集成度和生產效率最高、節能環保最優、運行成本最低的現代化不銹鋼生產線。不銹鋼冷連軋車間的各工序實現了運行過程動態優化,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滿足了個性化定制生產的精細化管理需求,實現了產品從研發、設計、生產到改進的數據信息閉環,促進了產品持續創新。與傳統工藝相比,人員節約50%,生產效率提高40%,成材率提高4%。
以“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為功能特征的智能制造,通過網絡互聯打通端到端數據流,從關鍵制造環節和工廠兩個層面實現智能化,從而在速度、質量、成本三個方面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然而,不銹鋼企業轉型到智能制造依然面臨著效率和市場的問題。
2016年第三方撮合交易平臺鋼狗網參加上海國際不銹鋼管材展覽會
目前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和企業現有技術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基于市場需求進行技術創新構建的不銹鋼+互聯網電商平臺,在銷售方式,供應鏈管理、全品類集成的特點,為企業用戶提供全新橫跨不銹鋼板、管、棒、型及配件全產業鏈一站式采購將發揮巨大優勢,在不銹鋼流通環節助力中國不銹鋼工業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為中國不銹鋼行業的結構優化和質量價值提升提供幫助。